当前位置:首页 >> 学术科研
我校院金艳红老师在《江西日报》(理论版)发表1篇文章
发布时间:2025-07-01 11:10:49
作者:萍乡党校
来源:
阅读量:

近期,我校院科研与决策咨询科金艳红副教授撰写的《年轻干部要修好成长三门课》发表于《江西日报》(理论版)。

 图片1

年轻干部要修好成长三门课

■ 金艳红

 

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,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骨干力量。正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广泛开展的“修好三门课 改革当先锋”年轻干部教育引领三年行动计划,在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。广大年轻干部应主动响应,自觉修好理论学习、党性锻炼、基层实践三门课,让青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、绽放光彩、建功立业。

修好理论学习课,筑牢思想根基。理论上清醒,政治上才能坚定。注重思想建党、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,更是时代发展和实践进步所提出的必然要求。当前,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我们须臾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、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,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,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。掌握了这一科学理论,就等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,就等于有了认知世界、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。党的创新理论不会凭空进入头脑,需要刻苦学习、融会贯通。年轻干部要端正态度,自觉养成勤学习、善学习的习惯,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、一种工作责任、一种精神追求。有的年轻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不彻底,蜻蜓点水、浮皮潦草,这就难以掌握科学理论的精髓。理论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,只有凭着“攻山头”的精神、拼和钻的劲头,才能有效解决理论学习浅表化的问题。年轻干部要深入思考学、联系实际学,坚持读原著、学原文、悟原理,紧密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,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,学习党的创新理论、改革的各项政策和各方面的基础性知识,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,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,以思想定向引航、向思想寻策问道、用思想指导实践。

修好党性锻炼课,淬炼忠诚品格。决定一个人如何的是品行,决定一名党员如何的是党性。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、立业、立言、立德的基石。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,归根到底都能从党性修养不够上找到根源。党性不可能与生俱来,更不可能一劳永逸,党员的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,必须终生努力,常修常炼、常悟常进。年轻干部要始终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,把说老实话、办老实事、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,坚持真理、独立思考、求真务实,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。党性锻炼是具体的、实在的,通过一言一行体现出来。年轻干部要自觉把党性锻炼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把对党忠诚老实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,体现在履职尽责、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,勇于担苦、担难、担重、担险,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忠诚。共产党人讲党性、讲原则,就要讲斗争。年轻干部要发扬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,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,在大是大非面前牢牢把握斗争的正确方向、站稳斗争的政治立场、坚持斗争的正确原则,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。坚持党性原则,关键是讲规矩、守规矩。在思想上行动上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年轻干部要不断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,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扣好廉洁从政的“第一粒扣子”,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。

修好基层实践课,锤炼过硬本领。年轻干部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,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既要有时间的积累沉淀,更要有实践的打磨锻炼。基层实践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沃土,是检验理论学习成果和党性锻炼成效的试金石。现实中有的年轻干部缺少实践摔打,一遇到问题就神经紧张、手足无措、能避则避,缺少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勇气,这样的人即便放到重要岗位上,关键时刻也很难经受住考验。实践出真知、长真才,是培养年轻干部最好的课堂。年轻干部要传承弘扬“四下基层”的优良作风,眼往下看、脚往下迈,勇于“自找苦吃”,多到基层、到人民群众中去,在改革发展主战场、科技攻关最前沿、舆论斗争新阵地、乡村振兴大舞台、群众工作第一线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挑重担,在应急处突中磨心智,练就人民至上的赤子心、担当作为的铁肩膀、干事创业的硬实力、攻坚克难的真本事。年轻干部到基层实践中去,要奔着问题去、迎着问题上,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,深入实际听民意、深入现场找根源,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,把突出的矛盾问题作为工作发力点,主动作为解难题,以实干担当促发展,在基层实践中经风雨、见世面、长才干。

 

(作者系中共萍乡市委党校、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副教授)

 

 

 

 

来源 科研与决策咨询科

编辑 钱莎

编审 龙潜

监制 彭先荣、李琦、李炎明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 中共萍乡市委党校 [赣ICP备09003727号]
主办:中共萍乡市委党校 江西甘祖昌干部学院 地址:萍乡市安源区建设东路805号
电话:0799-7101821 传真:0799-7101821 技术支持:驰创信息